C114讯 8月12日消息(苡臻)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脑机接口技术快速发展,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应用,产业应用前景日益明朗。
不久前,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而在近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了《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分析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产业格局及未来趋势。
脑机接口呈现三大特点
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是一种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通信通路的技术,解读大脑活动产生的意图或状态信息,将其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或将外部信息编码为特定的神经刺激信号输入大脑,从而对神经功能进行调控,以进行神经功能修复或增强。
脑机接口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和前沿性三大特点。创新性体现在为人机交互带来重大革新,突破传统交互范式,为智能设备提供直接获取人类意图的途径,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并以颠覆性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体功能的辅助、增强和修复。交叉性体现在促进了多学科的深度耦合。前沿性体现在双向脑机接口技术可反馈模拟触觉等感觉信息,实现认知增强,在多人脑机接口基础上探索群体意识与协作机制。
目前,脑机接口已成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临近应用落地窗口期。美国长期实施脑计划,持续给予资金支持;欧盟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脑科学和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我国多部委和地方政府着力营造有利发展环境。
技术迈入融合智能新阶段
根据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规律,报告将多国从2013年开始相继实施的脑计划作为里程碑,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划分为脑计划前期(1.0阶段)、中期(2.0阶段)和后期(3.0阶段)三个阶段。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1.0阶段的脑感知和脑调控技术开环独立发展,原则上并不属于脑机接口技术,但是其发展的极早期形态和基础。2.0阶段脑感知技术交互更加友好,脑调控技术演进为感知式。3.0阶段出现智能化趋势与融合趋势。
智能化体现在信号采集与解码智能化,多模态融合与闭环控制智能化,实现自适应学习与个性化校准、产品智能化升级。融合是指多技术手段融合、功能融合和学科交叉融合。
报告表示,脑机接口是集神经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科学等于一体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未来脑机接口的创新势必高度依赖跨国和跨界的合作,更强调资源共享、知识互补和生态共建,多元深化的合作也有利于加快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步伐。
脑机接口有望成未来产业增长引擎
产业发展方面,全球产业链中下游占主流。上游企业占比8%,中游37%,下游55%,且下游吸引七成以上的融资。上游吸引11%融资,中游吸引18%,下游71%。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大多企业总部位于美中,产业生态方面美中第一梯队;两国全球专利占比、企业数量、吸引融资均遥遥领先他国。同时,全球脑机接口非植入式技术路线的企业总量明显多于植入式企业,比例几乎8:2;美国和中国在2条技术路线方面,均并行布局发展,美国植入式企业更多。
2025年以来,我国脑机接口发展明显提速,多类技术进入应用验证阶段且成效亮眼,例如,脑脊髓接囗完成植入、ECoG电极完成植入、柔丝电极完成植入等。医疗机构看好脑机接口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价值潜力,多地相继设立研究病房,例如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医疗应用布局逐步完善。
报告最后总结对脑机接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脑机接口在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应用前景广阔,科研创新和产业落地将日趋加速,产业生态也将不断繁荣。脑机接口带来显著技术和经济效益,有望成未来产业增长引擎。
牛配资-牛配资官网-最专业的配资公司-免息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