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承载着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责任。在历史进程中,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时间与记忆交织的见证。它们被珍藏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国有49处世界地质公园,甘肃占有三席,分别是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和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这三处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各异,是甘肃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它们的景观单体形态或粗犷、或俊秀,颜色或多彩、或青翠。自然之美的“雄、奇、秀、旷、野”等特征在三大公园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我国第一个以雅丹地貌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面积2067.2平方公里,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雅丹地貌、沙泉共生的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赋存地层以及以古丝绸之路遗留的莫高窟、阳关、玉门关等重要文化和军事遗址为主要特色。
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包括地貌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地质构造遗迹、水体景观遗迹和地层遗迹。
公园中最让人为之称奇的是“风”。正是因为风的存在,才造就了公园内雅丹、沙山、黑戈壁等自然奇观。
柱状雅丹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雅丹地貌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球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以其独特的风蚀沟槽、风蚀柱、风蚀蘑菇、摇摆石等风蚀地表形态为主。
雅丹地貌有垄岗状雅丹、墙状雅丹、塔形雅丹、柱状雅丹、残丘状雅丹五种类型形态,在这里能清晰地看到雅丹地貌从开始发育至消失的全过程,包括孕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残丘雅丹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垄岗状雅丹是雅丹地貌发育的初级阶段。形态最为完整,
单体较大,长百米至千米,宽50-400米,高25-60米。
此外,雅丹地貌分布区内大面积分布的晚更新世黑戈壁(砾漠)在世界上仅见于亚洲中部和中国的甘新交界处,并与其他各种风成地貌浑然一体,极富特色。
鸣沙山以沙山称奇,多变的沙丘是其更具魅力的体现。在风的不断作用下,使得鸣沙山保持其特有的高度和形式。也正是因为风的作用,不同的物质在鸣沙山聚集,形成了特有的黑、绿、红、黄、白五种颜色不同成分的沙子。
鸣沙山月牙泉以山泉共处
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
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图源:爱给网
沙峰起伏,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
称为“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而月牙泉就是被鸣沙山包围,因沙泉相拥千年不涸而闻名于世,坐落在两个古老冲积扇之间的月牙泉,由于地下水不断流出松散沉积层形成泉,逐渐演化成为世界地质遗迹奇观。
公园还有一个世界级景观是沿河谷的第四系酒泉组砂砾岩壁上凿刻的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这是地质遗迹和人文历史结合的典范。
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
图源:爱给网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景观并存的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2020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面积1289.71平方公里。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摄影:杨建
以九个泉蛇绿岩套、彩色丘陵地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黑河水体景观、多样的动植物群和以裕固族为代表的多民族居民为主要特色。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有四大特色在我国49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中可谓拔得头筹。
其一是彩色丘陵地貌颜色最丰富。彩丘地貌的“七彩”颜色可划分为红棕色、淡黄色和蓝灰色等三大色系,38种亚类色彩。其红棕色色系景观中主要造景氧化物主要为Fe2O3和TiO2,矿物为菱铁矿;蓝灰色色系的氧化物主要为FeO;
张掖的七彩丹霞是彩丘地貌,这里的岩层交错明晰,
造型奇特壮观,色彩缤纷,被誉为“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摄影:杨建
淡黄色色系的氧化物主要为Na2O和MnO,矿物成分以斜绿泥石为主。岩层中的主要矿物组分与化学成分是不同颜色岩层的物质基础。
白垩纪时期,也就是距今1亿年以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高,处于温室环境中,大陆为温度高的干热环境,而且白垩纪早期气候波动变化比较频繁,氧化还原环境交替出现,在蕴含有特殊的物质组合的基础上造就了沉积物颜色变化。
彩丘地貌内特有的彩色条带主要包含红棕色色系、淡黄色色系、蓝灰色色系三大色系,三大色系间隔条带宛若彩屏般铺洒在大地之上,其内部丰富及恰到好处的多色彩微妙配比,织就了如此气势如虹的美景。
张掖市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发育由1.35亿年至
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
摄影:杨建
其二是窗棂状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位于公园内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白庄子大红山丹霞地貌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陡崖上的红层为岩性软硬相间的泥岩、砂岩互层,由于差异风化作用,使得硬度较低的泥岩形成相对的凹槽,而硬度较高的砂岩等则形成凸棱;
垂向上由许多泥流物质构成泥挂;局部地段形成泥钟乳。在悬崖赤壁上,上述纵横交错的格局尤似窗棂,整体组合形态犹如宫殿,故名。是西北干旱区特有的丹霞地貌形态。
张掖窗棂丹霞,陡崖上的红层为岩性软硬相间的泥岩、砂岩互层,由于差异风化作用,使得硬度较低的泥岩形成相对的凹槽,硬度较高的砂岩等则形成凸棱;
其三是拥有世界级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板块构造研究剖面。该剖面是中国最早研究的蛇绿岩剖面之一,是中国最早进行板块构造研究的对象。多期次的造山运动让祁连山在青藏高原北缘隆起,形成巨大山脉,有关它碰撞造山的关键证据至今仍被很好地保存在九个泉蛇绿岩套剖面里。
张掖肃南康乐草原九排松夷平面
其四是公园独特的裕固族风情。中华裕固风情走廊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裕固风情为一体,这里生活的裕固族以其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展示了它们独具一格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
此外,蒙古族、藏族也是公园的原始居民。
肃南裕固风情走廊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
我国保存古生物化石最丰富的世界地质公园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境内,面积2120平方公里,是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为重要补充,并融合当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集地质、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是古生物化石的大观园。现今地质公园内发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点有近百个,化石标本超过3万件。
(铲齿象)
奇特的长颌乳齿象
(和政羊)
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
这些哺乳动物化石反映自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前)以来,哺乳动物至少经历了4个动物群的更替:晚渐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前)巨犀动物群,以犀类占绝对优势,捕猎性的动物还相当原始;
中中新世(距今约1600-1200万年前)铲齿象动物群,动物群组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的化石差异明显,反映出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经隆升到足以障碍动物交流的高度;
晚中新世(距今约1200-800万年前)三趾马动物群,表明最早的三趾马跨越白令陆桥从北美迁徙到亚洲;早更新世(距今约250-150万年前)真马动物群,动物组成非常特殊,小哺乳动物特别少,而食肉类化石特别多。
三趾马化石
临夏地质公园这些多门类的哺乳动物化石为研究其分类位置、个体发育、形态变异、系统演化、地质时代、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富含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也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不可多得的证据,是欧亚大陆最完整的晚新生代陆相生物地层之一,对全球范围内同时代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于地质公园东北部黄河流域的刘家峡足迹化石,产出于下白垩统河口组地层中,以恐龙(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翼龙和鸟类足迹最具代表性,已发现至少有9种古脊椎动物足迹,是中国甘肃省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脊椎动物足迹,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足迹化石之一。
最丰富的铲齿象头骨化石
该处已发现产出150组共1831枚足迹,其中发育有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其后足印长150厘米,单体规模为世界之最。该处大量平行的鸟脚类动物足迹则表明恐龙的群居行为。这里还发育一处正在加速奔跑的蜥脚类动物足迹,是世界已有记录中少见的。且鸟脚类与蜥脚类共生的足迹化石在亚洲和全球范围内较为罕见。
此外,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穿越了临夏地质公园,在公园内形成了由炳灵峡、刘家峡及盐锅峡组成的黄河三峡。分布于黄河两岸的白垩系砂砾岩经长期的侵蚀切割,形成了造型各异、地貌类型齐全的丹霞地貌。
请横屏观看
临夏 黄洮交汇之处
世界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炳灵寺石窟开凿于黄河岸边炳灵丹霞崖壁之中,成为人文古迹与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典范。
甘肃三大世界地质公园,景观特色各异,是向世界展示甘肃地貌奇观的集大成者和绝佳窗口,更是“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长兴”的典范所在。
延伸阅读1: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拥有全球或者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边界清晰且面积适当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人与生物圈并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旗舰品牌,是资源领域最具含金量的世界级称号也是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是“谋区域之长兴,颂造化之神奇”。旨在通过保护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产,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生态旅游等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世界地质公园为人类提供了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地质遗迹,每一种地质遗迹都向世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地质美感,这些地质美感或是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界亿万年的浩变与沧桑,时空的变迁与延续,或是巍峨耸立的崇山峻岭,峰峰相连的延绵群山,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壮丽优美的峡谷瀑布的直接感官。
延伸阅读2:世界地质公园的\"绿牌-黄牌-红牌\"动态评估机制如何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却不是一劳永逸的。世界地质公园的名称一次只持续四年。四年要做一次再评估,详细审核其功能和质量。如果该地质公园一直都达到相应标准,它在下一个四年期间将继续作为世界地质公园(获所谓“绿牌”)。
如果此地质公园不再符合标准,该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将会被告知,在两年内采取适当整改措施(获所谓“黄牌”)。在收到“黄牌”之后,若该地质公园未在两年内达到标准,它将失去世界地质公园的地位(获所谓“红牌”)。申报成功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所在。
延伸阅读3:中国目前有多少世界地质公园?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世界地质公园229处,我国有世界地质公园49处,数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景区都是世界地质公园或者说都在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像广东丹霞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云南石林、河南嵩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撰文/刘延兵
校对/李继威
排版设计/王丽
摄影/李继威
照片/甘肃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
出品/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文旅中心
关注公众号,收看更多有趣内容
本文由侠客地理公众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牛配资-牛配资官网-最专业的配资公司-免息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